魯泰石學苑 --- 傳播石材知識,演繹尊貴價值。
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“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”,石材人也不會否認,“世界上沒有兩塊完全相同的石頭”。天然產物,總會存在差別,這也是大自然的包容所至,美玉和頑石能夠被接納共存于世,就是因為每一塊石頭都有自己的特色。
石材看似雜亂的表面,其實就是獨一無二的標志。石材色質的好壞由它所含色素離子和內部的結構所決定,組成石材的不同礦物所形成的先后順序也會影響顏色的變化,這種色差問題是天然形成的。
但是,可能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完美主義情結,讓石材人“世界上沒有兩塊完全相同的石頭”這一常識被潑冷水。大多數中國人喜歡規整、單一、簡單的設計風格,難以接受色差。而在國外,色差工程被認為是一種自然界最高的藝術,“自然的才是最好的”。
在完美主義者的眼里,有色差的石材是不美觀的。甚至某些石材企業用石材“有色差”來作為攻擊競爭對手的銳利武器。殊不知,這既違反了遵循道法自然的審美原則,也為石材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浪費。石材色差,讓不懂石材的人對它產生很深的誤會,總是耿耿于懷。
首先看這個案例——聯合國大會主席臺(上圖)。主席臺由灰綠色大理石砌成,臺上設有三個座位,主席臺的下面是用黑色大理石制作的講臺。沒有人會說聯合國主席臺的石材背景墻不好,大家都會認為它“很藝術”。但是,如果把這個背景墻搬到酒店或者家里,很可能會成為“垃圾工程”。
實際上,美國的白宮,英國的白金漢宮,法國的盧浮宮,羅馬的大教堂,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,上海外灘那些一百多年前修建的條石建筑,都會存在石材色差。但是,完全不會影響它們成為經典建筑。
而在中國,石材往往會被要求既無“色差”又無“缺陷”,否則就是不合格的。殊不知,無論完美或有缺陷的石材,開采加工的難度是一樣的,耗費了同樣的礦山資源、能源、人力、物力、財力。如果每個人都只想要完美石材,那么只能從海量資源中選取一小部分,扔掉大部分,這就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。當我們都追求自家石材“完美”的同時,卻在給整個環境制造更多的“不完美”。
消費者都知道,仿制天然大理石的瓷磚,如果體現出了“完美”,就會被冠以“太假”,而賣不出去。而瓷磚人的所謂“創新”,就是如何把天然大理石的所謂“缺陷”仿制得惟妙惟肖。天然大理石的“缺陷”,竟然成了他們追求的競爭力。
類似的現象是實木地板,如果挑選得“完美無缺”,反而會被冠以“強化木地板”而遭到消費者的反對,必須要體現出一定的“色差”或者是“缺陷”,實木地板才能煥發出“天然”的光輝,才能“接地氣”。
花崗石是火山巖,大理石是沉積巖,“造物主”并沒有在火山形成的時候或者是大海沉積的時候,把它們造得“完美無缺”。恰恰相反,石材人認為的所謂“瑕疵”,正是物類豐富多彩的表現。瓷磚人挖空心思模仿石材的“瑕疵”,不正是幫助石材人詮釋了什么是“道法自然”么?
石材產品的好壞不是由材料品種來決定,而是由整體藝術效果來決定,這就是石材產品的藝術設計原則。一旦石材產品賦予了藝術靈魂,那么石材產品的價錢就升華成了價值。地面的石材色差較大限度地展現出了石材的魅力之處,天然的‘色差’,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自然純正的美。利用好色差,整個空間會綻放出別樣的風采。
在大自然億萬年歲月中,成就了石材獨一無二的特質。我們應該少點誤會,多點認識,石材色差這種“問題”才不至于讓人耿耿于懷。尊重色差,才能品鑒石材最完美的魅力。